抢救7个小时!除颤10余次!临泉县人民医院急救团队成功打赢“室颤风暴”战
发布日期:2022-03-01 浏览次数:8411
除颤、复苏、再除颤……如此反复十几次,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近日,临泉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位疑难危重“电风暴”患者。
患者为55岁男性,因头晕,心悸、晕厥6小时于2月12日05:30在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既往食管癌术后。入院查体和完善心电图、血检检查。考虑患者头晕且无心脏病史,来诊时无不适主诉,故同时完善头颅CT检查。然而意外发生了,行CT检查前患者在CT室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CT室值班医生立即电话通知急诊医学科值班医生。主治医师于贺龙立即赶往CT室,到达后患者意识清楚,无不适,询问当时症状,家属诉患者全身抽搐、面色青紫,无双眼上凝视及口吐白沫,持续十余秒好转,判断抽搐原因常见脑血管疾病、癫痫、室颤等,考虑患者病史及发作时症状,考虑阿斯发作可能,于贺龙判断室颤不能排除,且室颤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立即停止头颅CT检查,于06:10转运患者到急诊抢救室。
到达急诊抢救室后,住院医师董凤标、主管护师韩会玲和护师李慧珍、白萍同时参与对患者的抢救,予以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备除颤仪。患者监护提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立即予以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并予以胺碘酮300mg,静脉滴注,查看患者血检,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等未见异常,予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电监护。
06:20患者突然意识不清、抽搐,监护提示室颤,立即予以200电除颤,随后恢复窦性心律,但监护仍提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且心电图提示短Q T间期,可能存在R-on-T诱发室颤发作,予以利多卡因100mg静脉滴注,期间患者10-20分钟发作一次室颤, 均需要给予电除颤才能恢复窦性心律。考虑患者室颤频发,医生紧急电话联系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吴会松。
吴会松到达后,立即再次询问病史,考虑患者为“电风暴”状态。“电风暴”对患者生命威胁极大,随时会对重要组织器官造成缺氧,难治性低血压,随后立即指导抢救。室颤常见于冠心病、心脏结构性或遗传性疾病、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触电、心肌炎等,但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发病时无胸闷胸痛且心肌酶正常,故心脏结构疾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诱发室颤暂不考虑;询问病史患者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病史,但无发热,于当地医院静脉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清),结合心肌酶,心肌炎及药物副作用不能排除;患者血钾4.18mmol/L,钠、血氯浓度正常,吴会松主任考虑电解质紊乱(常见血钾、血镁等)可以影响患者正常心电活动,虽然患者血钾正常,但潜在低血钾风险,秉着危重患者“先救命再治病”的理念予以静脉补钾、补镁,将血钾维持在4.5mmol/L以上,同时予以艾司洛尔静注、5%碳酸氢钠应用。
08:00开始,患者仍然频发室颤,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启伟、住院医师刘利和唐兆阳同时参与抢救。期间患者约20分钟发作一次室颤, 均电除颤后恢复正常,共发作10余次,患者家属要求上级医院治疗,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且不稳定,与家属多次耐心沟通,于急诊抢救室动态观察、治疗。
患者在10:30-12:10未再次发作室颤,12:10 患者再次室颤,予以电除颤、心脏胸外按压、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后恢复自主心律,与家属沟通后收住心内科住院。患者入住心内科后病情稳定、未再次发作,入院后血钾3.22mmol/L、BNP2227pg/ml,胸部CT提示两肺炎症、结核不排除。
该患者频发室颤,病因不清,且是临床疑难危重“电风暴”患者,在吴会松带领下,从早晨05:37到中午12:10,经过急诊科持续抢救7个多小时、共除颤10余次,患者病情稳定,且入住病房后病情稳定未再次出室颤。这场随时夺命的“电风暴”才总算得以终止。患者病情稳定驱散了医护人员连续反复除颤的疲惫与劳累,一切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医护人员又一次挽救了患者。
该患者的成功抢救并非偶然,离不开急诊科医师团队协助能力和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及抢救能力。这位患者的成功抢救也是对急诊科综合水平的再次“考核”,医护人员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营救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文/ 图 急诊医学科 于贺龙 唐昭阳)